查看原文
其他

“森林学校”为古老藏寨注入新活力

刘姿含 志阳创谈
2024-08-23

“登龙云合森林学校”创始于2015年。来自规划建筑设计、生态旅行、社区发展等领域的专业人士受当地政府邀请在丹巴县中路乡做规划调研,并因此萌生组建“森林学校”的想法。这座以社区为主体的森林学校,兼顾环境的教育和社区的发展,提出了“环境教育与社区发展中心”的创新模式。在未来的三十年间,森林学校将带领更多的人去探究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问题,推动对于生态系统的保护。

森林学校是什么?


一座践行本土创新教育,

培养跨学科深度学习的能力,

启发遇见未知的自己,

笃信改变世界梦想的未来学校。


这里没有传统意义的边界,

没有种族的界限,没有单一学科的学习,

在这里学习是终身的,也是生活的。



森林学校有何不同?

一座创变未来的学校

一座在真实自然保护区社区内的学校

一座在藏地传承喜马拉雅精神的学校

一个聚集终身学习者的学习社群



森林学校在哪里?


森林学校位于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中路藏寨最高处,面朝藏区四大神山之一墨尔多神山,一条由众多学习者修复的古道,连接着森林学校与村子。这里没有商店,没有外卖,远离城市,远离消费。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让森林学校成为了独特的创新教育试验场。


抓住痛点 知根才能治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运营原先旅游规划公司的过程中,刘璇逐渐认识到国家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方式更多的还是通过大量的资金投入来鼓励保护区中的原住民对环境进行保护和维护,而这种通过资金投入的 “暴力”解决方式有着很大的弊端,仅仅是从表面上缓解了当地对自然的破坏,不能实现可持续效益,当资金供应不足或是原住民需求过大,保护区依然是面临着人为开发破坏的威胁。因此,刘璇认为要从改正原住民的认知开始,改正他们对生态自然的态度,而思想尚未定型的孩子则是要接手环境保护的下一代,从下而上的森林教育从改变孩子们的思想出发,才能实现自发性的、 可持续性的生态自然保护。 

登龙云合创始人刘璇和荣耀


2015 年 10 月,刘璇发起并主持在甘孜州丹巴县中路乡的社会回馈项目:藏地第一所自然学校——登龍雲合森林学校,以自然教育和社区建设为主导的研学中心。截止到目前,登龙云合已经在 4 年间,研发了 5 个主题,共 20 个左右的环境、乡土类课程模块,并形成了生态研学课程体系。刘璇所构建的理想环境教育布局也初步实现。


而刘璇在推进森林学校教育的同时,自己多年的商业公司运营的经验告诉她,情怀确实可以打动人,但当人们面对难以解决的温饱问题时,保护自然的观念远远比不上吃饱穿暖的愿望。当关注生态的时候,我们也要把目光从理想中放到现实,看得见风花雪月,也要看得见柴米油盐,经济和生态是并行的而不能割裂开。由此, 刘璇及其团队通过生态经济的方式,与当地达成合作, 刘璇方面提供对当地产业发展的指导培训以及相关产品的宣传销售,而当地人民则承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环境友好,通过这样类似协议的模式,确定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实现当地经济与生态并行发展。2018 年,丹巴县第一个农旅合作社成立,协议保护模式开始试水。通过几年的发展,因为丹巴森林学校的建立,村民累计创收 390 万元,累计创造 1070 个就业机会,为 240 个村民提供了培训;呷任依村合作社成为省集体经济试点, 获得 100 万元资金支持;中路乡成为甘孜州乡村振兴项目试点,获得政府发展性资金支持。


在森林学校以民办身份不断在生态和经济道路上推进的过程中,其在规划者和执行者之间的中间者身份所具有的不可替代性吸引了政府的关注,森林学校的模式逐渐被政府和当地社区所接受。2018 年获得四川省林草局“森林自然教育基地”的授牌;而森林学校的进入也影响着当地政府原意不选择景区打造和开发模式;开始真正实践和探索以社会企业陪伴成长,社区共同发展 的新模式。


明确身份 避免情怀泛滥


与其他从公益组织转型而来的社会企业不同的是, 森林学校从创立之初就确立了商业企业的身份。作为一个企业家,刘璇的工作经历让她更清晰地认识到相较于身份模糊的社会企业模式,商业企业反而更有可能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社会企业应兼具企业的营利性和公益组织的公益性而受到创业者的追捧,但从整个社会来说,人们对社会企业的认知尚浅,更多的只是认识到其公益部分,而往往不认可其营利性部分,这也为社会企业推进商业部分造成了很大的阻碍。而刘璇的本心是要成立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质的组织,从另一个意义上说就是这个组织需要有自我造血功能,一味地依靠政府或社会各界捐赠的物资会使组织对外界有很大的依赖性而不能实现自我的独立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组织会成为资金来源者的个人价值输出途径。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作为一个商业组织来运营,反而给了森林学校一个更广阔、更自由的发展空间。“做一个好的企业,有良心的企业,但我们并不特意去标榜自己说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定义性的组织。”刘璇如是说道。一切从内心出发,将公益做成企业自己的选择而不是一种天然性的职责,这也就避免了公益组织中存在的资金短缺而带来的规模停滞问题,以及社会企业中普遍存在的身份认同障碍的问题。


那公益又从何体现呢?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尽管登云合是以商业模式运营的,但在企业之下,刘璇设立了专项基金用于公益事业的投入,而这一部分的投入是完全和商业盈利是没有关系的。也就是说,在一个企业中,将商业部分和公益部分完全割裂开,避免两者混杂而带来的利益难以分配以及社会宣传难以推进的问题。对于商业部分,森林学校作为一个平台和途径来承接来自世界各地的社会教学任务、志愿者活动、国际交流等项目,为各大高校、各种组织提供了一个专业化程度高的平台和组织来开展专项活动;同时在开展的课程方面,因森林学校内聚集着大量各行各业的尖端型人才, 森林学校不仅仅有着对所帮助地区的免费的专项培训,也有着对外界开展的专业性较高的收费的培训项目。对于公益部分,首先森林学校内开展的教学任务对于当地儿童是免费的,其次它没有完全放弃来自社会上的资金支持,自身不断造血的同时也接受来自外界的捐赠和帮助,这也就实现了它公益性部分的任务和价值。



换句话说,刘璇搭建的模式以公益目的为基础,将整个项目从无到有,搭建了组织的基底部分,为之后各项工作的开展和组织的扩大提供了思想指导和精神支持,确定了组织的价值观。而企业中存在的商业部分只是为了给组织输送资金和资源而存在,并不意味着商业部分会取代公益部分成为企业的主体部分,商业的存在也是为了公益而服务的,但在日常运营的过程中,要将商业部分和公益部分看成两个独立的实体来进行运营操作,才能实现组织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发展阶段 完善人员架构


刘璇把森林学校的发展阶段概括为几个阶段,经历完这几个阶段,意味着森林学校奠定了脚步,成为一个成熟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具有公益性质的企业。


第一阶段也就是企业定性阶段。创立,是每个组织 从 0 到 1 的必经阶段。组织的身份是什么?如何实现自我存活?是完全公益性或商业性的组织吗?这一切问题的提出和逐步解决勾画出了森林学校的初步版图。考虑到国家政策方面,社会企业依然是一个灰色领域,其尴尬的身份在后续获得社会大众的认可时会遭受障碍, 刘璇团队最后确立了森林学校依然是通过传统的工商注册成立的商业企业,而这一身份的确认,给之后的工作开展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基础。同时,与我们之前采访的社会创业家不同的一点是,大多数社会创业家会选择和自己先前所加入团队的主创人员开展新的创业项目,而刘璇所开展的森林学校是完全独立于先前的设计公司 的,这种独立性也是出于她对于公益和商业之间关系的一种思考和考虑。在教育服务方面,研发团队由具有生态学、社会学、植物学、环境艺术等专业背景的人才组成,成为一个导师梯队,而销售部门则相应地成为销售梯队,同时加上最上层的管理层,整个公司的人员组织结构相应初步形成。


从第二阶段开始,团队开始正式由蓝图转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而第二阶段也是一个曲折但不断前进的学习阶段。这一阶段,刘璇团队确定了组织要进行的活动、课程研发、项目优化、政府合作、当地融合等环节。同时第二阶段也是一个人员变动和确定的阶段,根据森林学校这一公司的性质,刘璇所确定除了企业运营所需要的基本人才,公司需要销售相关人员来开展公司商业 部分,以及一个由专业人才组成的研发团队来负责提供公司主要业务——教育服务部分,这两方的架构构成了森林学校的主体特色。



人员组成部分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团队人员会对企业目标产生分歧、 对项目实现产生分歧,因为公司更主要的是着眼于教育方面,其中部分导师会对教育方式产生不认同,这也会 造成原先人员的离开和新血液的加入,不断的人员变动也相应推动着森林学校对自己不断的反思和探索,也让团队的组成人员越来越合拍、整体性越来越高,从而推动团队在反思中进步和成长。


在刘璇所带领的团队中,创新成为团队组成的最显著特征。不论是管理层还是执行层,作为一个社会创业型企业,创新这一特质成为团队选择人才时的重点。在人员构成上,刘璇也创新性地将公司内商业板块的总负责和社会板块的总负责放在同一高度上,让公司内部有着两块平行运作的板块,而社会板块的负责人不仅仅负责公司主要教育项目的布局和实施,还相应地负责公司内部的培训和协调,成为一个灵魂人物。这样的组织方式也相应地体现在老师团队中,老师团队中也有一个主要的兼具创新性格和教育背景的人物来带领整个梯队的工作。



面向未来 做自己守本心


将教育作为主要业务,刘璇认为森林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团队中的教师梯队。不同于传统的老师,森林学校的老师大多为具有较强学科背景但教学经验较少的专业型人才,他们有着不同于传统教师的创新特质,也与公司的创业特质相吻合,能更好地适应不同于传统教学任务的环境教育任务。同时,森林学校也对企业中 教师团队进行专项培训,根据教学点当地情况的差异进 行因地制宜的革新。而同时这一块人力也是公司成本支出的主要部分,除去对老师的培训培养,公司还需要承担课程的开发研究等,而教育作为一个长期投入、回报缓慢的行业,比较难以吸引外部资源的投入和合作,也就意味着企业在前期发展阶段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困难 的阶段。所幸的是,刘璇团队将公益和商业分开的运营模式使得企业的商业部分为公益积攒下了大量资金可支持公益项目前期的发展和推进。

但在通过企业身份推进公益事业的时候,刘璇及其团队也认识到因为企业的营利性身份,它从事公益事业往往会让社会觉得其出发点就是为了盈利而服务,就是为了提高企业知名度或是提高企业名誉。这样的误解令人感到啼笑皆非,但又折射着令人不可忽视的一个身份认同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刘璇首先通过将商业和公益两分的方法厘清了企业的两个方向,同时又秉持着清者自清的心态坚定地走自己的路。“我用一种更友善的方式赚该赚的钱,而避免了作为社会企业会带来的麻烦。”刘璇认为,不需要刻意标榜自己的公益属性和社会性质,当你真正做好做大了,就自然会有人找上门来给你贴上“公益”“优秀”等等标签,才能得到社会的认证和认可。而组织现在的任务就是不断学习、不断改进自己,在不忘初心的前提下,将自己做大做强。



本文根据创业评论《刘璇:可持续发展的不仅仅是环境》以及登龙云合公众号资料改编。


供稿/编辑:刘姿含

文章荐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志阳创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